全球气候变化对亚热带水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沉积历史的影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随大气运送传输,并通过干湿沉降、水气交换等方式进入到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中.这些污染物普遍具有疏水性,较容易被水体中的浮游藻类等悬浮颗粒所吸附,并随着浮游藻类的生长而进行富集,最后与藻类衰落后产生的有机碎屑一起沉降到底部的沉积物中,因此,水体中浮游植物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可以起到”生物泵”的作用净化水体.近年来,这种重要的”生物泵”机制已经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Berrojalbiz等在对地中海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中发现浮游藻类对污染物的”生物泵”作用.Dachs等发展了污染物水气交换模型用于分析和解释浮游藻类对有机污染物的累积和富集. 选择珠江三角洲的三个郊区水库作为研究对象,运用Rock-Eval热解技术定性和定量分析沉积柱样品的有机质,并探讨了有机质的类型和来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多环芳烃的含量和垂直分布;采用微波消解结合ICP-MS的方法分析了水库沉积柱中Ti,对水力学变化进行校正;还通过137Cs和210Pb定年技术对沉积柱的年代进行了估算。研究增塘、联安和新丰江水库近60年来的多环芳烃沉积记录,分析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和藻类有机质的关系,探讨气候变化对亚热带水库中浮游藻类和多环芳烃的影响。
水库污染 多环芳烃 浮游藻类 气候变化
段丹丹 冉勇 杨余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