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自生碳酸盐岩的沉积结构对冷泉活动示踪的初步研究
冷泉是一种富烃类(主要为甲烷)的低温流体,至今仍活跃在世界范围内大陆边缘陆架区和陆坡区的海底.大量释放的重碳酸根为冷泉自生碳酸盐岩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冷泉活动的信息也记录在自生碳酸盐岩中。本研究样品来自南海北部陆缘的神狐海区(HS4a站位)和台西南盆地(HD314站位),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海洋四号”分别于2004年和2003年通过拖网的方式采得,说明当时在海底,但镜下显示的沉积结构说明样品是在沉积物中形成的。根据上述推测,自生碳酸盐同时在通道内外形成,在外部胶结粗粒和细粒的硅酸盐颗粒,在内部胶结易被冷泉从周围带来的伊利石,瞬间堵住冷泉通道。也许当时自生碳酸盐快速大范围地形成,限制冷泉渗漏,随着压力逐渐积累,最后冷泉通过爆发的形式突破碳酸盐的封闭,使得样品最终散落在海底。这个过程同时也说明,神狐海区和台西南盆地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冷泉活动,在这两区域附近已经发现较大规模水合物的赋存就是很好的例证。
冷泉 活动示踪 自生碳酸盐岩 沉积结构
芦阳 孙晓明 林志勇 徐莉 宫俊丽 陆红锋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广州 510275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广州 510275;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广州 510006;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06 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广州 510006;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06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 510760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2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