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黑龙江省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北麓,多期构造-岩浆作用使得该区形成了一系列斑岩型、矽卡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内生有色、贵金属矿床,如鹿鸣、团结沟、东安、翠宏山等.前人的对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矿床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与成岩成矿年代学等方面,对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及演化等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仅做了简单的探讨。本次工作通过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分析对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成矿流体的来源、性质、演化及矿质沉淀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认为,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系统从早至晚发生了一系列规律性的变化。早阶段成矿流体以高温、高盐度、富CO2为特征,在向上运移的过程中温度和压力有所降低,在中阶段成矿流体发生明显的流体沸腾作用,导致CO2逸失、氧逸度降低、成矿物质快速沉淀,晚阶段成矿流体继续上升过程中大气降水不断混入,温度、压力进一步降低,演化为晚期低温、低盐度、贫CO2流体。

铁多金属矿床 流体包裹体 岩相学 显微测温 激光拉曼

任亮 孙景贵 赵克强 陈延峻 古阿雷 韩吉龙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 130061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长沙

中文

1-2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