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熟气的形成机理研究--以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低熟气为例
低熟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根据Hunt的天然气生烃模式,在生物成因气(Ro<0.3%~0.5%)和热催化生气(Ro>0.8%)之间不会生成大量油气,然而,随着生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在世界许多地方发现了Ro为0.3%~0.8%的大型、特大型含油气盆地.本文的目的在于弄清该地区低熟气的形成机理,寻找低演化阶段促成低熟气生成的有利因素.笔者选取准噶尔盆地中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西山窑组6块低熟煤(R。为0.47%-0.73%)进行了全面的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包括岩石热解、w(TOC)和Ro测定、可溶有机质族组成分离及饱和烃和芳烃GC-MS分析等。根据煤地层烃源岩生油潜力及有机质类型评价标准,表明该烃源岩为较差的生油岩,但生气潜力巨大,是很好的气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能反映烃源岩的母质来源、沉积环境、热演化程度等信息。故对准噶尔盆地中下侏罗统烃源岩饱和烃和芳烃馏分GC-MS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高碳数奇碳优势明显,正构烷烃(nC13-nC31)分布可以确定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Ⅲ型干酪根,高等植物为主要物源,同时根据样品C27,C28,C29规则甾烷也能得到相同结论(C29ααα20R为68.6%—81.9%,C27ααα20R为4.2%~12.3%)。在样品饱和烃馏分TIC图中找到众多可能与低熟气生成有关的证据。综上可知,低熟气的形成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通过对样品的分析认为树脂体类化合物,黏土催化作用及微生物改造作用可能有利于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低熟气的形成。
低熟气 成藏机制 烃源岩 有机质评价 树脂体类化合物 黏土催化 微生物改造
钱宇 王作栋 张婷 李晓斌
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2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