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沉积学在齐家地区砂泥薄互型致密储层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地震沉积学是利用地震信息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一门新兴学科,该方法充分发挥地震横向分辨能力强的优势来分析研究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从而弥补其垂向分辨率较低的不足.地震沉积学相关技术直接将解决问题的剑指向了攻克薄层-砂泥薄互层型砂体的预测技术,已经在世界多个地区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本文以现代层序地层学、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为理论基础,利用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的相位旋转体、录井岩心资料和其他各种室内实验数据等为研究资料,以地层层序、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为研究内容,以地震沉积学技术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测井数据为验证手段,对松辽盆地齐家地区古龙凹陷青山口组高四段的岩石物理特征、沉积模式及部分成岩作用进行分析,并利用地震沉积学技术建立室内实验数据(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和地震岩性体的直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位旋转使地震资料同相轴与岩性对应,旋转后经过井一震对比发现储层砂体与地震反射的对应关系得到了改善;地层切片结合沉积速率的平面差异性,改善了传统切片穿时性的部分缺点,使每一张切片可以达到最大程度的等时。在地球物理学中指出,地震数据体的振幅属性和波阻抗具有相关性,本文利用地层切片的制作原理,将图像所体现的振幅属性反映地质平面波阻抗的分布,结合储层参数与波阻抗的线性曲线,得出储层成岩作用的分带性。
油气藏 砂泥薄互型致密储层 地震沉积学 岩石特征 沉积模式 成岩作用
孙博 张云峰 袁红旗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庆 163113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