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油田泉四段致密砂岩微观裂缝对储层的影响
大安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泛指松花江以南地区,松辽盆地是中国东北部具断坳双重结构的大型中新生代的陆相沉积盆地,是中国陆上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巨型含油气盆地.大安地区主要钻遇泉三段以上地层,白垩系地层发育较全,由下至上发育了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和明水组地层,新生代发育有第三系大安组和泰康组及第四系地层.大安油田开发的目的层为扶余油层和杨大城子油层,属白垩系泉头组第四段和第三段地层.本次研究目的层为泉四段扶余油层.研究区内局部构造裂缝的形成受构造应力场变化及分布控制,与局部构造事件形成的断层或褶皱伴生;而成岩裂缝的形成受成岩过程及演化的控制。粒缘缝分布在矿物颗粒之间,沿矿物颗粒边缘分布,其形成与强烈的机械压实压溶作用和后期构造挤压作用有关。穿粒缝规模较大,延伸较长,其成因复杂,与构造、成岩和异常高压等作用有关。层理缝顺层理面分布,发育在岩性差别较大的两岩层间,沿层理面具断续、弯曲、尖灭、合并或分支的特点,其成因有构造成因(构造活动造成层理薄弱面顺层间滑动形成)或流体压裂作用(自然高压流体沿层理面压裂形成)。各类微裂缝的存在促进了后期溶蚀性次生孔隙的形成。同时,各类裂缝自身也是良好的储集空间,提高了致密储层的物性指标。大安油田扶余油层内发育的大量微观裂缝自身规模虽然较小,但在后期地下流体的改造作用下,粒内缝、粒缘缝等可发生进一步的溶蚀,造成裂缝局部形成溶蚀性次生孔隙,成为致密砂岩储层中物性较好的储集空间。而层理缝的形成自身就与地下高压流体有关,也更易被流体溶蚀改造,在裂缝的交叉点、转折端及末端分叉处易形成溶蚀型次生孔隙,从而提高了致密砂岩储层的物性指标,使致密储层得到改造。
油田 储层特征 致密砂岩 微观裂缝
吴玉杰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