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柴北缘西段马海凸起古近系下干柴沟组物源分析

马海凸起是柴北缘的二级构造单元,受燕山和喜山两期构造运动影响,自中生代以来,为长期继承性的古隆起,新生代发生构造沉降作用,在基岩隆起之上接受沉积.马海凸起周边被马仙断裂、绿南断裂、陵间断裂所包围,与赛什腾凹陷、伊北凹陷、鱼卡凹陷相隔.马海凸起北部整体具有含油气特征,但古流向、沉积相组合、沉积厚度、古物源以及砂体展布特征等制约着进一步的精细勘探,其中古物源分析对于建立研究区的沉积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人对包括绿梁山在内的柴北缘构造新生代的构造演化也进行了一些研究。王根厚等及尹安等从构造地质角度论证了赛什腾山—绿梁山—锡铁山构造带向南逆冲时间大致在新近纪中晚期.宋春辉.杨用彪及孟庆泉对柴北缘构造东段进行了一系列精细古地磁测试,并从碎屑物质组分.古流向.沉积速率以及磁化率等的变化认为上下油砂山组之间存在由于柴达木褶皱逆冲带隆升而形成的沉积转换事件.Lu和Xiong则对绿梁山东侧大红沟剖面的新生界沉积相.沉积速率及磁化率进行了分析,认为上下油砂山组之间大红沟剖面的沉积相.沉积速率及磁化率存在显著变化.卢海建等通过对该剖面古近纪与新近纪碎屑岩成分变化的研究同样发现研究区上.下油砂山组存在明显的碎屑成分的“突变”.多种证据表明马海凸起古近系下干柴沟组沉积期的古物源方向为北东向,而此时绿梁山尚处于隐伏状态,马海凸起与北部的大柴旦凹陷为统一的沉积区,主要物源区为祁连山南缘构造带,母岩以变质岩为主,发育较远物源、粒度较细、横向分布稳定的辫状河沉积。

油气勘探 物质来源 碎屑岩成分 磁化率 沉积速率

邵鹏程 陈世悦 孙娇鹏 马帅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500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长沙

中文

1-2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