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拉萨地块超钾质岩Mg-Ca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

自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发生碰撞后,晚渐新世至中新世时期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拉萨地块爆发了一次岩浆活动,并广泛发育了一系列超钾质岩.目前超钾质岩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但对富集岩石圈地幔源区的形成机制尚存在不同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差别主要集中在富集岩石圈地幔是由洋壳物质或是陆壳物质与岩石圈地幔发生交代形成.Mg、Ca同位素在地幔、洋壳物质及陆壳物质这三种储库中均能表现出不同特征,且两种同位素体系之间存在耦合关系;选用Mg、Ca同位素来对超钾质岩源区进行示踪讨论.结论判断超钾质岩源区可能有海相碳酸盐岩的加入。以拉萨地块内采集的橄榄岩、砂岩及海相碳酸盐岩Ca同位素组成分别代表岩石圈地幔、陆壳物质及洋壳物质端元组分模拟超钾质岩源区组成,结果表明,只有海相碳酸盐岩加入岩石圈地幔的条件下才能合理解释超钾质岩偏低的Ca同位素组成。超钾质岩Mg-Ca同位素联合示踪的结果表明,超钾质岩源区是由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的洋壳物质交代岩石圈地幔形成的富集地幔源区。

超钾质岩 镁同位素 钙同位素 拉萨地块

刘峪菲 陈建林 王桂琴 许继峰 张兆峰 祝红丽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0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长沙

中文

1-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