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峨眉山高钛和低钛玄武岩的Mg同位素组

地幔的时空不均一性是地幔地球化学的基础科学问题.大洋玄武岩和地幔橄榄岩具有非常均一的Mg同位素组成(δ26Mg=-0.48‰~-0.06‰).但是,大陆玄武岩的研究却发现了例外,华北和华南克拉通的新生代玄武岩都具有轻的Mg同位素组成(-0.60‰~-0.35‰).因为难以被其它模型解释,这种轻Mg同位素特征被认为是源区受到再循环碳酸盐的影响,而Mg同位素可以作为再循环碳酸盐的有效示踪剂.为了探索利用Mg同位素示踪深部碳循环的应用范围,选取中国境内另一类典型的玄武岩——峨眉山玄武岩进行Mg同位素研究.样品来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外带的东川和巧家两个玄武岩剖面,包含两类玄武岩:高钛玄武岩,低钛玄武岩。Mg同位素结果显示:低钛玄武岩具有比较均一的Mg同位素组成,而高钛玄武岩的δ26Mg值变化范围较大。根据这一结果,可以获得如下认识:低钛玄武岩具有低的Ce/Pb(2~6),εNd(t)(-11.6~-8.4)和高的(87Sr/86Sr)i(0.7074~0.7088),这表明有地壳物质的加入;但是它的Mg同位素组成仍然与地幔值相似,说明地壳物质的加入对其Mg同位素组成影响不大。结合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低钛玄武岩主要经历单斜辉石分离结晶,而δ26Mg与MgO之间没有相关性;高钛玄武岩主要经历斜长石分离结晶,δ26Mg与Al2O3之间也没有相关性。这说明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的分离结晶未能影响两类玄武岩的Mg同位素组成。两类玄武岩源区的地球化学特征有显著差别。高钛玄武岩:高w(REE)((189~35l)×l0-6)、两类玄武岩源区地球化学特征迥异,且经历了不同的演化过程,但是具有相似的Mg同位素组成;这说明除源区混入再循环碳酸盐外,其它过程难以改变玄武岩的Mg同位素组成。因比,Mg同位素可以作为再循环碳酸盐的有效示踪剂。

玄武岩 镁同位素 再循环碳酸盐 示踪剂

田恒次 杨蔚 柯珊 李曙光 张宏福 滕方振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西北大学,西安 710069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Seattle,Washington,USA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长沙

中文

1-2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