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肠痈”新识

笔者对比了古人和今人对”肠痈”的颇多论述,认为”肠痈”不仅仅包括发生于肠道的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如”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也应包括发生于肠道的非特异性(非感染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而且与”肠澼”、”下利”、”泄泻”、”痢疾”、”滞下”、”大瘕泄”等关键词。中医治疗疾病注重辨证治疗,根据不同证型施治。中医外科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治疗方面有着自己独特之处,其在辨证同时也强调辨病,高锦庭在《疡科心得集,疡证总论》中云:“凡治痈肿,先辨虚实阴阳。经曰:诸痛为实,诸痒为虚,诸痈为阳,诸疽为阴。又当辨其是疖、是痈、是疽、是发、是疔等证,任何施治,庶不致于差谬。”故辨病与辨证同等重要,从而在辨证、辨病的基础上确定治疗大法。依从中医外科内治治疗总则,根据肠痈的不同时期分别采用消、托、补法,外治上禀承传统疗法——灸法,从而完善了肠痈的因、症、治理论体系。而根据古代医籍关于肠痈的记载,分析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属于“肠痈”范畴。

肠痈 中医病机 辨证论治 中医外科

张燕生 代红雨 高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肛肠外科 100078

国内会议

2013年中医肛肠学术年会

香港

中文

16-20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