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大剂量消痔灵原液注射治疗重度直肠脱垂1例

直肠脱垂是肛肠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但脱出较重时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单纯应用消痔灵原液注射治疗该病疗效显著,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120-200ml剂量不等,并可推荐作为直肠脱垂的首选治疗方法.该女性患者79岁,因直肠肿物脱出10余年,加重1年就诊,该患者年龄大,一般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开腹等手术治疗,经过消痔灵原液180ml分两次于直肠周围注射后,脱垂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无复发. 消痔灵注射液以中药五倍子、明矾的有效成分为主研制而成,五倍子的有效成分鞣酸对组织有较强的收敛性,能使蛋白凝固,血管收缩,对大肠杆菌等多种细菌有抑菌作用,并有抗渗出作用,可以减轻炎症的渗出反应,为组织不易坏死创造条件。硫酸铝钾水溶液中的铝离子对注射局部有较强的致炎作用,可使组织纤维化或坏死,发生无菌性炎症而产生粘连。因此该药结合中医学“酸可收敛、涩可固脱”的理论,对直肠脱垂的固脱作用效果显著。早期吾师采用消痔灵双层四步注射的方法治疗直肠脱垂,即第一步为左侧骨盆直肠间隙注射,第二步为直肠后间隙注射,第三步为右侧骨盆直肠间隙注射,第四步为直肠黏膜下多点注射。然而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观察与总结,认为根据患者的脱垂情况,可分别于肛周选择合适的点位注射,不必拘泥于四步疗法,且注射疗法的临床疗效与消痔灵注射液的剂量呈正相关,在注射方法不变的情况下,用药量越大疗效越好,复发率越低,然而注射的具体用药量亦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及身体的一般状况。临床中常选择直肠周围注射取代黏膜下多点注射,因直肠周围注射可明显增加直肠周围瘢痕化的形成,大大增加其固脱力,其疗效明显优于黏膜下层点状注射。且选择消痔灵原液与1:1稀释液相比,在副作用相当的前提下可大大增加直肠与其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明显降低复发率。注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每点位注射完毕后应更换手套,明确掌握肛管直肠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切忌将药液注入肠壁肌层、骶骨前筋膜及腹腔内,切忌刺穿直肠肠壁。

直肠脱垂 消痔灵注射液 临床药理 疗效评价

李宇飞 王晓锋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北京市西城区北线阁街5号,100053

国内会议

2013年中医肛肠学术年会

香港

中文

330-331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