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医体质辨识研究
眩晕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因后循环缺血引起的眩晕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且本病临床疗效较差,常常反复发作.基于中医体质学的临床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临床各学科的重视,采用中医药与中医体质相结合,标本同治的方法防治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有着广泛的前景.然而对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医体质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深层次的调查研究.本次研究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体质分布情况及病因病机进行分析,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治未病”提供体质类型基础,进行个体化干预防控,指导、改进治疗方法.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中医分型 体质分布 病理机制
王凌 陈伟铭
710003 陕西省中医医院
国内会议
第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年会
兰州
中文
456-459
2016-05-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