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CRISPR在细菌分型中的研究进展

本文主要介绍了CRISPR系统的在分型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CRISPR参与的免疫过程主要包括3个阶段:适应、表达和干扰,目前CRISPR-cas系统根据结合的cas蛋白以及crRNA的加工不同被大致分为3种类型(I、II、III型),每一种类型下面又有更细的分类,利用CRISPR位点进行细菌分型的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一些细菌中,例如结核分枝杆菌、沙门菌等。将CRISPR间隔区序列应用到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法中,对于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型应用开启了CRISPR分型的先河,让人们认识到CRISPR在区分一些基因序列同源性较高的细菌方面有比较好的效果。后面针对不同的细菌,研究人员都进行了尝试,包括鼠疫杆菌、植物源解淀粉欧文氏菌”2引等。直到2012年在沙门菌上面的应用,法国科学家建立了一个国际性的开放数据库,供全世界研究者进行数据分享和交流,使得该方法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CRISPR与其他分型方法的结合运用日益成为热点,包括MLST、MVLST、PFGE、RFLP、VNTR等。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CRISPR与其他分型方法结合使用对细菌的更进一步区分有很好的分辨力,特别是针对某个血清型或者某个PFGE型的时候。

病原菌 细菌分型 CRISPR基因

张文海 孙林 焦新安

扬州大学江苏省人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重要动物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扬州,225009

国内会议

21世纪第五届全国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

江苏扬州

中文

8-14

2016-05-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