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武隆县羊角场镇厚层灰岩山体大型危岩体破坏模式及成因机制研究

厚层灰岩山体在中国滇黔渝鄂湘等西南山区分布广泛,研究这类山体的破坏模式和成因机理,是对这类危岩体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和工程治理的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重庆武隆羊角场镇区域内大型危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对危岩体的发育分布特征、破坏类型和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羊角场镇后山陡崖带上分布有大型危岩体11个,总体积约1280×104m3;根据危岩体形态、结构面特征、变形迹象,危岩体的破坏模式可划分为视向滑动式、滑塌式、倾倒式和落石破坏式4种类型;控制研究区大型危岩体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斜坡结构类型、岩性组合、岩体结构、岩溶作用和采矿活动等.

厚层灰岩山体 危岩体 破坏模式 成因机制

王磊 李滨 冯振 高杨 朱赛楠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新构造与地质灾害实验室,北京,100081 长安大学地测学院,西安,710064

国内会议

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成都

中文

461-471

2015-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