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北山大山头南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探讨
北山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总体属塔里木板块东北边缘,属东天山成矿带的组成部分.研究区位于甘肃北山中带西段,大山头-黑山-碱泉子断裂北侧,区内发育有玉石山、大山头、大泉东、大山头南、营毛沱北、拾金滩、黑山北、黑山、怪石山等十余处岩体.其中,黑山岩体已经证实为含矿岩体,矿床规模已达大型.怪石山、大山头、大山头南、拾金滩、大泉东经调查发现均存在铜镍矿化,其中大山头、大山头南杂岩体经勘查均圈出多条铜镍矿体,显示本区具良好的铜镍成矿潜力.大山头南岩体与黑山岩体为同一构造成矿带上,距黑山铜镍矿大约40km,是否与黑山含矿岩体具有相同的构造岩浆事件,其铜镍矿化特征与构造背景是否相同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北山地区在古生代主要经历3个构造演化阶段:震旦纪-奥陶纪为古陆裂解及洋盆扩张阶段;志留纪-泥盆纪为板块俯冲及碰撞造山阶段;石炭纪-二叠纪为陆内裂谷阶段(左国朝等,1996;杨合群等,2008)。大山头南杂岩体辉长岩年龄为374±3Ma,这一时期介于碰撞造山向后期裂谷伸展转换阶段。结合岩体岩石化学特征及该地区还出露大量的同时代花岗岩类,推测大山头南岩体可能与这些花岗岩类具有相同的成岩背景,前人对这些花岗岩类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赵泽辉等,2007;毛启贵等,2009;李舢等,2011;闫海卿等,2012),认为这些花岗质岩石都是后碰撞构造背景下的岩浆产物,形成可能与俯冲板片的断离有关。结合大山头南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该地区构造背景演化,推测大山头南岩体的形成可能与俯冲板片拆离,软流圈地幔上涌有关。其形成模式可概述为:泥盆纪早期,俯冲板片由于拆离剥落,促使软流圈物质上涌,上涌导致岩石圈地幔进一步伸展拉张,形成软流圈物质上升的通道。软流圈地幔熔融的岩浆在沿通道上升过程中与岩石圈地幔以及上覆年轻地壳相互作用,形成一系列岩浆,这其中就包括基性-超基性杂岩。
基性-超基性杂岩 地球化学 地质构造
王磊 杨建国 王小红 叶美芳 全守村 齐琦
西安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4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389-390
2015-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