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黄沟铀矿床原生晕垂向分带模型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学者提出了原生晕垂向分带找矿方法,已成为找矿一种主要的地球化学手段.该方法在寻找铜、铅、锌、金、银、钨、钼等盲矿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预测深部盲矿体成功率达84%以上(刘崇民,2006).我国原生晕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50~60年代,谢学锦、吴承烈、邵跃、李惠等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找矿应用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谢学锦,1961,1965,1979;吴承烈,1978,1993,1998;邵跃,1959,1997;李惠等,2006).核工业学者叶庆森等将原生晕垂向分带找矿模型应用于铀矿找矿上,在计算和确定矿床原生晕指示元素垂向分带序列上有一定研究,并对多种计算方法进行评述(叶庆森,2014).本文对原生晕地球化学找矿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并首次将其引入到连山关地区;通过聚类分析、一致性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并结合国内花岗岩型铀矿指示元素,选择U、Th、Y、V、Cu、Pb、Zn、Ce、W、Ti、Mo、Be、Ga等13种元素作为黄沟铀矿床的指示元素;建立了黄沟铀矿床原生晕垂向分带模型:Y、Zn、Ce、W、Ti、Mo、Be、Ga为前缘元素,Th、U、V为近矿元素,Cu、Pb为尾部元素。
铀矿 原生晕 垂向分带 地球化学 找矿方法
吴迪 刘晓东 田立
核工业二四○研究所,沈阳,110032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397-398
2015-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