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河北沽源-内蒙古红山子-辽宁兴城地区铀多金属成矿时代及地质意义

研究区为北东向的沽源-红山子-兴城铀多金属成矿带,大地构造背景为华北陆块北缘与内蒙古海西褶皱带交汇部位,是大兴安岭火山活动带的南缘,已经发现一批铅锌、铀、钼、金、银为主的大中型矿床.基于对河北省沽源县蔡家营铅锌矿、张麻井铀钼矿、河北省丰宁县撒袋沟门钼矿、内蒙古红山子铀钼矿、小东沟钼矿、河北青龙铀矿、辽宁兴城杨家杖子钼矿等成矿年龄及成矿条件的研究,认为该带的成矿地质条件大体相似,以金银为代表的贵金属以新太古界红旗营子群、乌拉山群、建平群变质岩为矿源层,部分以晚古生界为物源层;在印支期和燕山早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断裂构造和中酸性浅成侵入岩及随后的热液活动起主要作用;铀钼等活动金属是在前寒武纪基底相对贫化基础上,主要是在燕山晚期多期火山岩浆活动形成矿源体和矿床.该研究对划分成矿期次,查明成矿作用与构造、火山活动的关系十分必要,也对找矿勘查及找矿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铀多金属矿 成矿时代 年龄特征 地质构造

韩军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国内会议

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成都

中文

476-478

2015-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