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三江南段地质构造演化与铜金多金属成矿
西南三江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铜、铅锌、银、金、锡等优势资源潜力巨大,本区在喜马拉雅期继续保持陆内盆-岭构造格局和挤压→推覆→走滑剪切的构造作用。岩浆活动转为以中酸性岩类为主。区域成矿表现为壳型、壳幔混合型的中酸性岩类和热水沉积为主的特点,沉积矿床以陆相湖盆环境为主,矿种的数量明显增多,不同地域的主导成矿作用各不相同。其中,在富碱斑岩带,形成西范坪、北衙、马厂箐、长安为代表的铜钼(金)、铅、锌、金矿床。
成矿区 地质特征 岩浆活动 构造演化
宋昊 倪师军 何政伟 徐争启 宋世伟
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534-535
2015-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