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隆起区东段金矿床成矿模式
蚌埠隆起区东段位于华北板块南缘,是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构造交接转换的过渡带,也是秦岭多金属成矿带与胶东金矿成矿带的交接部位.研究区内广泛出露新太古代五河群深变质岩系,金丰度值相对较高.北北东向的郯庐断裂带与近东西向的褶皱(蚌埠复背斜)及断裂构造相叠加,构成了本区主要的构造格架.蚌埠隆起区东段金矿床主要形成于燕山期,韧性剪切带控制了矿床的分布,金矿形成于叠加在早期韧性剪切带上的脆韧性变形阶段,成矿具有多来源、多成因、多阶段的特征,岩浆、地层均可能为金矿的矿源层,而成矿热液也具有多来源的特征。区域金矿形成过程可化分为五个阶段。
金矿床 地质构造 成矿模式 分布特征
张靖怡 黄丞相 魏士书 张立明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合肥,230001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2地质队,安徽蚌埠,233040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583-584
2015-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