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柴北缘东段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及演化特征

本文基于地震、重力、电法等资料,对中新生代断裂体系、构造变形及构造样式进行剖析,重新构建研究区构造地层格架,通过构造演化分析,探讨不同时期构造运动对变形、地层发育与残留分布的影响,以指导勘探部署。受控山、控凹的北西向逆冲断裂和马仙、陵间两条压扭性断裂的共同影响,柴北缘东段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在平面上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特征,柴北缘逆冲褶皱带整体表现为三排叠瓦状逆冲推覆体,时序上表现为后展式。依据变形特征、构造样式、地层发育等,将柴北缘逆冲褶皱带自盆缘至盆内划分为:盆缘逆冲推覆构造带、盆内逆冲叠瓦带、前缘逆冲推覆带和盆内反冲构造带。盆缘逆冲推覆构造带通常具有上下两层结构,断裂下盘以逆冲叠瓦构造为主,上盘以挤压褶皱变形为主。燕山运动晚期:在北东-南西向强烈挤压作用下,盆缘南祁连断裂以及盆内控山、控凹的赛南、绿南和马仙断裂形成(或活化)并强烈活动,分别控制了鱼卡凹陷、绿梁山凸起、马北凸起的形成及演化。位于赛南断裂上盘的鱼卡凹陷被整体抬升剥蚀,白垩系剥蚀强烈,仅在深凹部位残留。绿南断裂控制的绿梁山凸起形成并抬升至地表,上部中生界剥蚀殆尽。位于马仙和绿南两大断裂的交汇处的平顶山地区,经历了不同方向的挤压变形,在马仙断裂的上盘残留部分中生界,形成一夹持于马仙和绿南断裂之间的三角楔。

地质构造 挤压变形 构造演化 地层发育

王大华 肖永军 李军亮 林武 柴先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西部新区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西部新区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

国内会议

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成都

中文

720-721

2015-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