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内蒙古乌拉山大桦背岩体成因及构造意义

本文拟通过对乌拉山大桦背花岗岩岩体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Sr-Nd-Hf同位素研究,在探讨其区域构造演化意义的同时,限定其成因类型、源区特征、成因机制及所蕴含深部动力学过程。大桦背岩体为华北北缘早石炭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具有富硅、富碱、富钾、准铝质-弱过铝质的特征,是壳幔岩浆相混合的产物。混合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又发生了分离结晶和同化混染。岩体形成于古亚洲洋板块向南侧的华北克拉通俯冲下的大陆弧环境。古亚洲洋在早石炭世并未消亡,其最终闭合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

花岗岩 岩体构造 年代学 地球化学

王梁 王根厚 雷时斌 常春郊 康建坤

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武警黄金指挥部,北京,100055 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

国内会议

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成都

中文

739-740

2015-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