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江西新余大陂铁矿矿区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赣中铁矿田位于新余市及其管辖的分宜县南部,并跨入吉安、安福、宜春境内。区内地层主要为震旦系地层,第三系至上古生界地层仅在矿田的南北边缘零星分布。变质岩系地层呈NE-SW向展布,总体构成倾向NW,倾角25°~65°,由于F1、F2两条断层影响,在矿区北部呈N-NW展布,在区域变质作用下,粘土质泥质岩大部分变为绢云母千枚岩、含炭绢云母千枚岩等;动力变质作用在矿区主要表现为:由于断层、褶曲构造发育,使岩石中矿物压扁、拉长、云母片理弯曲等。在应力较强地段一般产生片理、劈理,在更强烈地段则形成断层角砾岩、碎裂岩等,其砾石多为围岩角砾,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由粘土质、硅质等胶结。故初步得出新余大陂铁矿矿床形成是来源为海底火山活动形成的硅铁质经过沉积作用-区域变质作用,使得初步沉积的铁矿层中铁质进一步的富集,进而形成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新余式变质火山-沉积型矿床。

铁矿 成矿规律 地质特征 区域变质作用 沉积作用

陈浩 王乾 张维 赵润东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长沙

中文

5-6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