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铜镍矿床成矿后构造演化过程及原始形态恢复
金川铜镍矿床最主要的控制因素是构造,特别是断层,它不仅控制了成矿作用,为矿体形成提供了场所,还对已形成的岩体、矿体进行了改造。因此,对成矿后构造演化过程及矿体原始形态的研究,对深入研究矿床的成矿模型及矿体深边部找矿有重要的意义。从目前的资料来看,仅有金川含矿基性-超基性岩体形成于该时期的裂谷初期板内拉张环境中。到了古生代,由祁连洋及北祁连洋在寒武纪相继向华北板块俯冲,龙首山地区进入了活动大陆边缘构造景观。该时期为金川矿体后期改造的主要时期,在金川矿区范围内有多期岩浆活动发育。龙首山地区在经历了短暂的造山后拉伸环境后,在泥盆纪进入挤压环境,使龙首山地区的地壳在垂向发生了较大距离的抬升,金川矿体由深部运动到了(近)地表。到了晚第三纪-上新世,受到印度板块与青藏板块碰撞和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影响,本区整体为挤压环境。该活动使得金川矿区F1断层以南的老地层推覆到潮水盆地的新生界地层之上。根据上述成矿后构造演化过程、岩浆岩的性质,并结合现在金川矿体的产状,推测在张性拉伸环境中形成的呈右列式雁列排列的正断层系统为金川含矿基性-超基性岩体提供了容矿空间。该系统具有中继构造模式,F1为剥离断层,产状上陡下缓,在深部收敛,系统中的次级断裂相互连接,深部延伸都终止于剥离断层上。
铜镍矿床 成矿作用 地质构造 演化规律
曾认宇 赖健清 毛先成
中南大学 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083 中南大学 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083;中南大学 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82-182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