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斑岩铜矿找矿新进展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主要分布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羌塘地块的南缘,已经成为继玉龙、冈底斯之后的西藏第三条斑岩铜矿带。通过在多龙矿集区内多年的研究发现,区内斑岩铜矿总体特征相似,提出最有前景的找矿远景区为荣那地区和地堡那木岗地区。通过雄梅斑岩铜矿、舍索矽卡岩铜矿调研,认为沿申扎-谢通门南北向构造存在斑岩-矽卡岩铜矿成矿带。雄梅斑岩铜矿含矿斑岩出露范围大体为50m×60m,具明显的孔雀石化。对雄梅斑岩铜矿进行钻探施工,孔位位于花岗闪长斑岩与围岩接触带,浅部见斑岩铜矿化强,多孔雀石和铜蓝,为染浸状和细脉浸染状铜矿化,铜品位0.46%,深部砂岩见硅化、角岩化和石膏化,主要矿化为黄铁矿化和铜矿化,偶见方铅矿化,进一步肯定了斑岩铜矿的找矿价值。
铜矿 找矿模式 地质特征
张红 马东方 张海 祝向平 张泽国 郑玉林 李玉昌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81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海西 816000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84-184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