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莲花山地区架底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构造
贵州省莲花山地区架底金矿床的大地构造位置为扬子陆块,区域上位于紫云-水城构造带、师宗-弥勒断裂的交汇部位。架底金矿位于滇黔桂金成矿带西北部莲花山背斜地区,该金矿床是滇黔桂金矿带中以火山碎屑岩为容矿围岩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架底金矿床的金矿体可分为上下两段,分别赋存于两个层位。上段矿体产于峨眉山玄武岩第二段(P3β2)地层中,矿体在平面上呈椭圆形,剖面上呈V字型;下段矿体产于P3β与P2m不整合界面间,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在平面上呈北东向多边形,总体倾向南东或北西。矿区构造发育,主要表现为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和构造蚀变体。矿区构造蚀变体表现为产于P2m和P3β1之间不整合界面中的一套由区域性构造作用形成的并经热液蚀变的构造蚀变岩石,蚀变体中的金矿体多产于硅化角砾状凝灰岩中,部分赋存于下伏茅口组灰岩中。通过对区内构造的研究,认为断裂集中部位和构造蚀变体分布区有发现金矿的潜力。
金矿床 地质特征 控矿构造 热液蚀变 分布规律
李行 周宗桂 张茂富 金永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223-223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