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东盆地红山地区砂岩型铀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研究
酒东盆地大地构造地处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与阿拉善地块之间走廊过渡带上,是中新生代断(坳)陷盆地。红山地区处在东西向和北东向构造联合控制下的相对抬升带上,存在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多数地段的目的层埋深相对较浅,能够多次接受后生地下水的氧化作用改造,有利于基底铀矿质的迁移和大规模聚集成矿。早白垩世以来,盆地东北缘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形成了大致5个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旋回。扇三角洲平原河流亚相具备成矿有利的岩性岩相条件,所以在每个小层序中都见有铀矿化异常。红山地区目的层第一岩组上段正常灰色砂岩铀含量可达17.08×10-6,显示该层位存在铀的同生预富集作用。总结出酒东盆地红山地区砂岩型铀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早白垩世为目的层形成、成岩初始富集阶段;早白垩世晚期—中新世,为铀矿体初步形成阶段;上新世至今,为富矿体形成阶段。
铀矿 成矿规律 沉积体系
耿海军 郭长林 李万华 陈云杰 何大鹏
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陕西 咸阳 712000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282-283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