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川西九龙地区锂矿床地质及找矿潜力

三岔河矿床位于九龙向斜槽部,羊房沟正长岩体与上三叠统板岩和片岩的侵入接触带附近。羊房沟正长岩体南北长11公里,东西宽6公里,其南端边部的石英闪长岩及围岩中有花岗伟晶岩脉侵入。锂-铍矿体即赋存于这些伟晶岩中,成群分布。在已调查的30平方公里范围内,现已发现70条伟晶岩脉,其中50条含锂(铍)矿化。岩脉以脉状为主,少数为透镜状和不规则状;脉体具分枝现象,分枝后主脉与支脉大致平行。岩脉长度较小,但个别达600米以上,厚度变化大,一般在3到20米之间。岩脉包括电气石-微斜长石型、钠长石-微斜长石型、钠长石-石英型和钠长石-锂辉石型,矿化脉主要为具强烈交代的钠长石一锂辉石伟晶岩脉。九龙地区羊房沟岩体和兰尼巴岩体的外围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虽然矿脉比较小,但有希望发现高品位的稀有金属矿脉(李建康等,2014)。其中,羊房沟岩体南端三岔河地区,构造裂隙发育,岩脉受岩体和围岩控制,以锂矿化为主的矿脉远离岩体,以铍矿化为主的矿脉靠近岩体,钠长石化、白云母化、电气石化和云英岩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兰尼巴岩体东侧和北侧合德地区,为合德背斜北倾没端,张性和扭性裂隙发育,控制着矿体的形体和规模,往西矿化减弱,钠长石化、锂云母化、云英岩化和白云母化是找矿标志。

锂矿床 地质环境 分布特征 找矿标志

朱志敏 刘应冬 罗丽萍

中国地质科学院 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长沙

中文

375-375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