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诺斑岩铜矿LVHS3型包裹体特征及对成矿深度的思考
朱诺斑岩铜矿位于日喀则谢通门县以西100km处,是近年来在冈底斯斑岩铜矿带最西段新发现的另一大型斑岩型铜矿床,截止到2011年12月朱诺矿床提交的工业矿体333+334资源量为Cu230.49万吨,伴生元素Mo3.99万吨、Au33.80吨、Ag999.0吨,平均品位Cu0.5726%、Mo0.0174%,Au0.129g/t,Ag2.482g/t(黄勇等,2013).通过对该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后,发现该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与典型的斑岩型矿床一样,包裹体类型也分为典型的三种,即富气相、富液相及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为特征。无论流体在静水压力还是在静岩压力条件下,成矿流体的捕获压力至少在10~30km之间,与岩浆弧型斑岩铜矿有明显偏深的特征。尽管有人认为造成这种压力偏高的原因应该是在石英生长过程中捕获子晶(Beckeret al.,2008),或者包裹体经过拉伸或失水作用造成的(Becker et al.,2008;Lecumberri-Sanchez et al.,2012),压力估算过程中也没有考虑通过包裹体组合情况,但如此多的LVHS3型包裹体的大量出现,却无从解释。这种类型包裹体的大量出现可能指示了朱诺铜矿作为冈底斯带最西端陆陆碰撞型斑岩铜矿床与岛弧形斑岩铜矿床的含矿斑岩在侵入深度上的差别。
铜矿 成矿深度 朱诺斑岩 包裹体特征
戴婕 周义明 黄勇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分析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81;中国科学院 三亚深海研究所,海南 三亚 572000 中国科学院 三亚深海研究所,海南 三亚 572000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570-570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