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塔拉盆地铀成矿条件分析
巴彦塔拉盆地与蒙古乔伦盆地处于同大地构造环境,大地构造条件有利。在基底花岗岩隆起带上发育许多向源侵蚀沟谷,有利于物源的补充。下白垩统沉积后由于后期构造改造而褶皱,地层呈一定坡度向盆内倾斜,有利于铀源区含铀含氧水渗入、潜水转化为层间承压水以及潜水氧化作用转化为层间氧化作用,形成潜水一层间氧化带型板状或是卷型铀矿。该区由于新近系上新统(N2)透水性差的泥岩层大面积分布。燕山晚期发生拉张断陷而成盆接受盖层陆相沉积的。其间在潮湿气候下,经早白坐世45Mad沉积,形成了沉积主体一下白垩统巴彦花群,尔后气候渐变为干旱;本区经历了三次明显剥蚀和间断,第一阶段进入早白垩世晚期,由于燕山晚期断块活动剧烈,地壳上升,盆地发育衰退,发生抬升,使已沉积的地层不同程度地遭受剥蚀后,又复下沉,局部接受沉积;第二阶段早白垩世结束后,伴随喜山早期大兴安岭隆起,晚白垩世一晚第三纪中新世全盆抬升,在经历长达83Ma间断后在喜山中期晚第三纪上新世时全面接受超覆披盖沉积;第三阶段第四纪随着喜山晚期新构造运动,直到现在仍处于抬升背景。上述抬升,使该盆地具有了抬升夭折残留型盆地特征,也正是这种演化发展结果,为地侵蚀铀矿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使早期在下白垩统巴彦花组形成的矿北得以保护。
铀矿床 成矿条件 地质构造
张建华 肖渊甫 陆勇 李佳 王子龙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四川 成都610059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689-690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