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矿集区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本文阐述铜陵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主要与石炭纪海底热水活动有关,是海西期海底喷流沉积叠加燕山期的岩浆热液改造成因,经历了两次成矿作用:第一次是石炭纪的海底喷流作用形成了块状硫化物矿物;第二次是燕山期岩浆侵入,岩浆热液交代围岩形成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同时岩浆流体对石炭纪形成的块状硫化物矿体进行叠加改造。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是沉积矿胚层被燕山期岩浆活动叠加改造成因,属岩浆热液矿床;或斑岩-矽卡岩型。介绍了铜陵矿集区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找矿标志,例如,伴随着强大深部热流而形成的张性同生断裂是控制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与分布的关键因素;南北向与东西向隐伏断裂交汇处为有利的成矿部位,且其硫化物分布有受南北向基底断裂控制的趋势;石炭系黄龙组(C2h)灰岩底部及碎屑岩向碳酸盐岩过渡部位为其重要的成矿部位;下部浸染状-脉状矿化,上部层状(岩)矿石的双层结构是该类型矿床重要特征;黄龙组底部的热水沉积岩是铜陵块状硫化物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
硫化物矿床 成矿规律 找矿标志 地质特征
陆勇 肖渊甫 沈利军 邓健 张建华 李佳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成都610059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773-774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