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PACMANUS热液区Si-Fe-Mn氧化物的显微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本研究以PACMANUS热液区热液Si-Fe-Mn氧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扫描电镜分析等,识别了Si-Fe-Mn氧化物中细菌作用形成的典型结构,计算得到PACMANUS热液区Fe2+氧化为Fe3+的无机氧化速率为0.012g/min,喷口周围一年内将形成约3.2kg铁氧化物。网状细丝结构是生物作用的结果,这种疏松的结构既保证了充足的Fe2+供应,又阻止了海水中过量氧气的侵害,为嗜中性铁氧化细菌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环境。同时,生物作用与非生物作用之间保持着既互相竞争,又互相促进的作用。样品中二氧化硅的沉淀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二氧化硅在富Fe细丝中生长,此时形态上基本由细丝结构组成。当富Fe和Si的细丝成壳后,才会出现第二阶段的二氧化硅。此阶段细丝的尺寸增大,并且在细丝周围开始大量沉淀富Fe、Si的球状集合体。

海洋矿物 硅-铁-锰氧化物 显微结构 成矿机制

杨宝菊 曾志刚 石学法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室,山东 青岛 26606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7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7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室,山东 青岛 266061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长沙

中文

799-800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