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大西洋中脊热液硫化物矿点地形制约及勘探靶区筛选

本文首先选取大西洋中的23处典型热液硫化物矿点,分别对矿点周围10km×10km范围的计算水深、坡度、地表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平面曲率、剖面曲率6组地形因子。利用矿点的地形因子与区域内最高、最低值进行对比分析,再结合矿点周围的实际地形,将23处矿点分为5种类型:穹窿高地型,水深相对较大,地形较为平缓,多发育区域内次高地缓坡上;洋脊裂谷型,多发育洋脊内部,地形平缓,水深较深,受较小的转换断层控制;新生火山脊型,多发育洋脊内新生的火山脊上,水深较深,坡度较高;内角高地型,发育于90°拐角高地型的外侧,水深浅,坡度大;裂谷壁型,发育于中央裂谷的一侧,水深变化大,坡度很大。使用无监督分类方法,选取水深标准差、坡度、地表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平面曲率、剖面曲率等地形因子,分别对穹窿高地型、洋脊裂谷型、新生火山脊型、内角高地型、裂谷壁型热液硫化物区的地形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与已知热液硫化物区地形特征相似的区域,并圈定为成矿远景区。选取合适的地形因子可以从定量的角度快速准确的对热液硫化物矿点按地形特征进行分类,聚类分析可以有效的按类型对热液硫化物矿点进行靶区筛选,为提高热液硫化物矿区的发现提供有力帮助。

海洋资源 硫化物 地形制约 勘探靶区

朱志伟 杜德文 杨耀民 张海桃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61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山东 青岛 266061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长沙

中文

809-809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