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田地质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
矿田系指矿床密集分布,成矿作用集中发育,且在时间、空间和构造建造上具有紧密联系的矿化赋存区段,相当于V级成矿区划单元.科学地、经济地和绿色地勘查开发矿田,必须开展矿田地质学、矿田采矿学和矿田环境学的全面研究和综合规划.矿田地质学是研究矿田的岩相建造、构造特征及其矿化过程和成矿形规律的地质学学科。它是研究各类矿床,如岩浆矿床、热液矿床、沉积矿床、变质矿床的岩矿地球化学组成特点和地质作用过程,研究矿田的控矿构造要素,寻找有利成矿的构造岩石区段,为进一步分析评价矿田的成矿条件和远景资源的地质学学科。为了认识矿田层次的成矿规律问题,矿田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涉及三个方面:成矿构造建造组成特征和成岩成矿过程,需要建立适应于“理论-实践-分析”的方法。作者长期探讨的主要是即构造岩相的测量方法、构造成矿体系的分析方法和构造物理化学界面成矿的预测方法。矿田构造岩相测量分析方法和矿田构造成矿系列分析方法侧重物质结构和物质组成两个理论系统,都属于系统论范畴的地质理论。作者长期试图探讨构造体系与成矿系列及成矿系统相结合、提出构造成矿系列的建议。构造成矿系列,系指有地质成因联系的矿种、成矿类型,以及在不同地质构造位置和不同成矿阶段产出的矿床组合,矿床系列,或成矿系统(陈毓川,1993)。
矿田地质学 岩相建造 矿化作用 成矿规律
吕古贤 罗毅甜 杨人毅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长安大学,陕西 西安71005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911-91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