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广西大厂矿田深部隐伏矿的关键制约因素探讨

隐伏矿体定位预测已成为当今成矿学研究领域中的前沿和热点(彭省临等,2001),针对广西大厂矿田的深部找矿问题,对一些制约深部隐伏矿体的关键地质因素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从该区目前矿产的产出层位来看,泥盆系地层与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关系非常密切,泥盆系地层中、上统均有矿体产出,涉及泥盆系中、上统的各个层位,根据泥盆系地层的岩性组合特征及其空间展布规律,总体表现出关键性的控矿作用以及非常有利的成矿条件。根据大厂矿区矿化产出的空间特征,浅表层矿化以陡倾斜的裂隙脉为主,深部逐渐为产状平缓甚至似层状。总体而言,矿化类型的不同体现了背斜构造不同部位力学性质的变化与差异,靠近地表浅层部位更加接近背斜的顶端,此部位以拉张为主,形成大量的张性裂隙。是非常有利的容矿和储矿构造,形成矿区浅部的裂隙脉型矿(化)体。然而,往深部延伸,由于逐渐远离背斜的顶端,地层的力学性质则逐渐由拉张过渡到挤压,受挤压作用的影响,往往易于产生层间错动和破碎,形成有利于矿液储存的层间破碎带,从而形成层间细脉网脉浸染型及沿层产出的层状、似层状矿体。

隐伏矿体 定位预测 地质环境 控矿作用

成永生

中南大学 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083;中南大学 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02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长沙

中文

993-993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