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家金矿田构造蚀变岩填图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焦家矿田位于胶东西北部,自上世纪70年代山东地质六队发现”焦家式”金矿以来,沿焦家断裂带和三山岛断裂带相继发现了一批大中型金矿床.前人对该区的勘查研究工作往往认为,蚀变岩带仅有十几米到几十米宽,对钾化带的规模没有进行细致的测量和研究(李士先等,2007;宋明春等,2010;胡受奚等,2004).笔者对焦家金矿田进行了1:1万构造蚀变岩测量及巷道大比例尺蚀变岩填图,结合构造蚀变岩填图目的,对蚀变带进行了重新划分,并对其地球化学成矿过程对比分析。测试表明,蚀变岩型金矿矿化过程中,Si、Mg、K、Mn元素大量迁入;而在石英脉型金矿成矿过程中,只有Mn元素保持迁入状态,值得注意的是,绢英岩化蚀变阶段是元素富集的主要阶段。此外利用CIPW方法计算蚀变岩石组成,结果表明,蚀变岩型金矿的主要蚀变过程是钾长石化和硅化作用;石英脉型金矿的形成主要依赖于硅化和去钙化作用。
金矿 构造蚀变岩 地质填图 地球化学特征
范潇 吕古贤 王宗永 邵鹤森 杨美汪 房长云
内蒙古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998-998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