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株动物结核病分离株的致病性研究
结核分枝杆菌或牛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病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从不同区域、不同种属动物分离获得的致病性分枝杆菌在毒力和致病机制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阐明分离于不同地区动物结核病的菌株的致病性差异,特进行小鼠感染实验,对不同菌株的致病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接种了不同毒株的结核杆菌后,接种3号和5号10000和1000CFU剂量的小鼠在攻毒后三周开始发病表现精神萎靡,采食减少,被毛粗乱,只躲在角落不愿活动,但直到两个月都无死亡。4号10000和1000CFU攻毒后两周开始发病,一个月内全部死亡。250和100CFU剂量只表现发病但无死亡。而且在攻毒剂量相同的4号的体重下降比3号5号更多,肺脏也表现出更严重的病变,结节体积也更大。CFU测定也显示4号的培养菌落个数远高于3号和5号菌株。在肺组织的HE染色发现4号的肺脏损伤程度以及结节的数量和大小都要高于其余两组,同时抗酸染色也表现出更多的细菌含量。细胞因子方面,3号和5号的TNF-α含量高于4号。IFN-β的含量上3号和5号高于4号。最终结果表明,分离于北京结核病奶牛的4号菌在对小鼠的毒力要高于分离于台湾黄牛和天津鹿的分离菌。
动物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 致病机制 毒力评价
董浩迪 杨利峰 赵德明 周向梅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193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
太原
中文
120-120
2015-07-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