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慢性肝衰竭中医证候规律及顾护胃气治疗初探

综合历代医家对慢性肝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结合近现代以来慢性肝衰竭的中医研究现状,对慢性肝衰竭的中医证候规律进行概述.研究结果显示现代医家与先贤们对慢性肝衰竭的中医证候的认识基本一致,并有所完善,另外,从顾护胃气的角度对慢性肝衰竭的中医治疗进行初步的探讨,指出当代医家对慢性肝衰竭的病因病机认识与古代医家的认识基本保持一致,慢性肝衰竭的病理因素分类有气、血、水、食、瘀、虫多端。本病病机可概括为肝失疏泄,气滞血瘀,进而犯脾,脾失健运,水湿内聚,进而土雍木郁,以致肝脾俱病,病延日久,累及于肾,肾官开阖不利,水湿不化,则胀满愈甚:其主要病位在肝,横连于胆,克伐脾胃,下涉于肾,血脉受损,水湿停聚,三焦俱病。通过对慢性肝衰竭中医证候的分析,慢性肝衰竭中医证型虚实多虚实兼夹,标实者有血瘀、气滞、水停、湿阻等,本虚者有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脾胃气虚、肝肾阳虚。慢性肝衰竭的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其中顾护胃气是慢性肝衰竭治疗中的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疗效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慢性肝衰竭 发病机制 证候规律 中医治疗

詹晓庆 茹清静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杭州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传承研究分会第一次学术年会

武汉

中文

302-306

201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