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检查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1例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少见,由于缺乏特异性和体征,该肿瘤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困难,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2~3倍,发病年龄最常见于20~50岁.近年来,随着超声、CT、MRI、PET-CT等影像诊断的发展,该病的诊断率有了大幅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以得到较早诊断.医院收治1例经手术证实为原发性心脏肉瘤肿瘤.患者,男,60岁。入院查体:查血培养阴性,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罗音,叩诊心浊音界向左侧扩大,心率71次/分,心律齐,心音尚可,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心脏彩超提示左室广泛前壁心梗,阶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右房内见3.2×2.8×3.9cm大小低回声团 (赘生物或血栓),肺动脉高压(轻度),右室前壁局限性心包积液,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不除外PET-CT所见右心房内多发高代谢结节;心包右缘、房间隔、纵隔内及右肺门、右侧胸膜下多发高代谢结节;双肺多发高代谢结节;以上均考虑恶性病变,右心房肉瘤并多发转移可能性大。 原发心脏恶性肿瘤常用的诊断方法有超声心动图、螺旋CT, PET-CT和磁共振。心脏肿瘤的检查应首选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在评价肿瘤对心脏及周围脏器组织的侵犯、病理解剖改变,为治疗起到指导作用。PETCT在许多情况下还能做出定性诊断,对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较大的优势。笔者认对于心脏的恶性肿瘤的诊断,任何一种影像学检查的征象都是相对的,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如两种以上影像学相结合对肿瘤定性诊断有更大的帮助。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 定性诊断 超声心动图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成像
王耀彬 刘烨 温友信 陈天金 韩向东 陈艳琼
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放射科,北京10037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229-231
2014-05-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