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一例低分子肝素钙致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

肝素目前仍然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抗凝药物之一,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肝素治疗的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由于有着很高的病死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血小板数量进行性下降往往是HIT的首发症状,常于应用肝素5天后出现(除非先前曾接受肝素治疗),血小板计数常低于100×109/L,停药5~7天(也可能1个月)后,血小板计数常升至正常。 本文通过对一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后出现皮肤出血点(同时伴有血小板下降,考虑患者为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进行分析,提示临床医师虽然临床应用中由低分子肝素引起血小板减少比较罕见,但是由于HIT是肝素使用期间的一个严重并发症,有着较高的死亡率。因此,在肝素(包括低分子肝素钙)使用中一定要提高对HIT的认识,必须监测血小板数目和有无高凝倾向出现,争取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助于改善预后,同时对于HIT患者应该终身禁止使用肝素,包括低分子肝素。 作为临床药师,一方面要做好临床医师的助手,针对治疗方案中存在的药学问题提出建议,促进合理用药;另一方面,针对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药物不良反应要有充分的认识,加强职业敏感性,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

肝素 血小板减少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吴祥霞

临淄区人民医院

国内会议

2014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

江苏扬州

中文

1-3

2014-06-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