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MRSA重症肺炎合并败血症患儿的药学监护与抗感染治疗
儿童重型肺炎起病快,病情急,并发症多,难以控制.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可引起多种化脓性感染,如皮肤软组织感染、伤口感染、坏死性肺炎、骨髓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等,因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而导致治疗难度增加,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本文就临床一例MRSA重症肺炎合并败血症,并发骨髓炎的患儿在药学监护及抗感染治疗的会诊过程进行分析与讨论. 该患儿感染严重,治疗过程中多次切换抗菌药,更换万古霉素的原因主要是初始治疗疗效欠佳,出现皮肤黄染、胆红素增高、高热不退的临床表现;更换为利奈唑胺注射液后患儿体温有下降趋势,且药敏结果提示利奈唑胺为敏感药物,共使用28 d,期间患儿体温逐渐下降,复查胸部CT提示肺部感染灶较前吸收,肺部哆音和实验室指标均提示病情好转。当利奈唑胺用足说明书推荐的最长疗程后,因考虑继续使用利奈唑胺可能增加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该药使用4周后予以停药,换回万古霉素继续目标治疗。 该患儿因MRSA肺炎并发骨髓炎,骨髓炎是由病原菌引起的骨感染,大部分骨髓炎的细菌来源是血源性的,血源性播散是儿童最为多见的细菌感染途径。MRSA骨髓炎可以导致更激进和更严重的临床症状,和其他病原菌相比,其住院周期更长,重复手术可能性更高,并发症更多和更严重,后期进展为慢性骨髓炎的可能性也更高。 儿童急性骨髓炎治疗的最根本目标是据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给药方式对细菌感染进行控制,以减少相关并发症。抗生素的选用应该依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进行选择;通常急性骨髓炎抗生素的治疗周期是4-6周。患儿治疗由静脉过渡到口服的过程取决于患者症状(发热和疼痛好转,功能恢复)和血液指标(CRP,ESR)的改善程度。骨髓炎部位是否需要局部引流取决于临床环境(如温度,疼痛,患肢使用减少,CRP水平升高等)和患者对抗生素治疗的反应。 综上分析,该患儿后续的治疗方案可考虑在密切监测肾功能(若有条件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情况下,继续使用万古霉素治疗,待相关症状和血液指标改善后选择利奈唑胺片口服序贯治疗。
重症肺炎 败血症 儿童患者 抗感染治疗 药学监护
钱鑫
贵州省人民医院药剂科,贵阳 550002
国内会议
江苏扬州
中文
1-6
2014-06-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