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在实施动静脉内瘘术临床路径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实施单病种动静脉内瘘术临床路径中的作用,摸索在有限的卫生资源条件下,通过规范化诊疗过程、标准化用药行为,来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减少耐药菌的产生,降低医疗费用,最终达到改善医疗质量,使患者的临床用药能够做到安全、有效、经济. 方法:根据研究项目的需要自行设计点评表,将某三甲医院病案室提供的肾内科行动静脉内瘘术所有病例的用药信息录入其中,对所有病例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点评.把治疗用抗菌药物病例和预防用抗菌药物病例分开,其中治疗用抗菌药物病例予以剔除.然后将临床路径前即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和实施临床路径后即2011年6月1日至2013年2月1日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结果:实施临床路径后,动静脉内瘘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用药选择、预防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持续时间、无指征更换药物方面较路径前均明显得到改善,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率由路径前的98.51%下降至路径后的5.3%(P<0.001),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平均金额由443元降至5.01元(P<0.001),预防用抗菌药物总费用占总住院费用比例由4.1%降至0.093%(P<0.001),平均用药天数由4d降至0.06d(P<0.001).西药总费用占总住院费用比例由36.57%降至15.89%(P<0.001). 结论:某三甲医院肾内科动静脉内瘘术临床路径实施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使用率偏高、预防用药指征不明确、选药起点过高、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等现象.实施单病种动静脉内瘘术临床路径后,对于不存在高危因素者,不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且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从适应证控制、用药时机把握、用法用量、药品费用等方面逐步趋于合理,但有8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上无明显改善.临床药师在实施临床路径中对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是行之有效的,应进一步在该院推广.
动静脉内瘘术 临床路径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临床药师
张圣雨 陈薇 姜玲 史天陆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药剂科 安徽 合肥 230001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肾内科 安徽 合肥 230001
国内会议
江苏扬州
中文
1145-1150
2014-06-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