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3)-β-D葡聚糖检测假阳性结果回顾分析
(1,3)-β-D葡聚糖广泛存在于各类真菌细胞壁中,是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除接合菌外,所有真菌细胞膜上都含有(1,3)-β-D葡聚糖,而其他微生物、动物及人的细胞成分和细胞外液都不含这种成分,因此在人的机体体液中检测到(1,3)-β-D葡聚糖(G试验)是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依据”1”.但许多因素可干扰G试验检测而出现假阳性结果,影响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本文主要针对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重症患者(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假阳性结果其可能性影响因素进行临床回顾分析。 目前,G试验作为一种深部真菌感染的快速初步筛查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存有局限性。 为减少或排除(1,3)-3-D葡聚糖检测假阳性结果,建议:应尽量在应用某些抗生素、血液制品等可能影响因素之前进行抽血送检;在临床实际运用中对G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时,应综合考虑、密切结合临床治疗情况、其他感染检测指标和血培养结果,必要时进行真菌抗原动态监测,鉴别致病微生物,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利于指导患者用药。
肝硬化 (1,3)-β-D葡聚糖 G试验 假阳性
刘召远
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
国内会议
江苏扬州
中文
184-187
2014-06-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