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08-2012年我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药品、发生机制、高危因素、防治措施,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根据《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确定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并对怀疑药品、ADR类型、发生时间、住院费用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008年1月-2012年12月上报至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药品不良反应共545例,按照ADR报告评价标准确定共计42例为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全血细胞减少症、急性肝衰竭、急性胰腺炎、急性肾衰竭、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引起严重ADR前三位的药品分别是对比剂、抗菌药物和抗肿瘤药物.涉及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46岁,住院时间平均41d,住院费用平均273015.39元,住院药物费用平均80135.69元.5例既往有食物或药物过敏史,3例死亡,39例患者停药或对症治疗后均好转出院. 结论:医院应不定期开展医疗安全案例警示培训,重点关注药品不良反应,尤其是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 临床表现 危险因素 住院费用

胡扬 张波 王兰 史亦丽 冯雷 邹羽真 梅丹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730

国内会议

2014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

江苏扬州

中文

305-312

2014-06-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