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民居的保护与研究--以几处古民居保护维修为例
本文介绍了古民居保护的概述,按照结构类型分:抬梁式、穿斗式、干阑式、井干式、密梁式、拱券式等。按照布局形式分:四合院、三合院、天井院、围屋、独栋、窑洞等五十余类。按照建造材料分:木、砖石、生土等。保护这些古民居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古代民居保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住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居住建筑结构及材料的衰变,旅游和公共活动的影响。保护这些建筑,凡是被列入保护名单的古代民居及其背景环境,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古街区等,政府都要为其编制保护规划,而且要将其纳入城市管理的大系统中。对存在问题的古民居进行修缮。控制和整治古民居周边的环境。根据实际需要对古民居进行适当的改造。科学地开展旅游活动并获得经济效益。并通过实例进行了实践。
古代民居 文物保护 修缮工作 结构类型
侯卫东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国内会议
纪念《世界遗产公约》发表四十周年学术论坛暨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八届年会
西安
中文
57-60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