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博物馆在公民教育中的作用初探

公民教育源于近代西方,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随着社会飞速的发展,公民教育理念已被各国普遍接受,中国的公民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科学的公民教育内容体系,公民教育只能依托学校课堂教育、博物馆和社会其他教育机构完成,针对我国公民教育的现实状况,文章对博物馆在我国现代公民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尝试性探析,提出第一学段(5-7岁):学习参加班级讨论,制定和遵守法规,意识到他们属于不同的人群和社区,了解怎样保护环境。第二学段(7-11岁):学习社会热点问题和事件,了解法律是怎样制定和执行的,反社会行为的后果,包括恃强凌弱行为。第三学段(11-14岁):学习、思考、讨论典型的政治、思想、道德、社会和文化问题、难题、事件;学会区分影响其生活和社区的法律、政治、宗教、社会和经济体制及系统;积极参与学校生活、邻里生活,努力对公共生活具有影响;在社区活动中承担义务;从学校、地方、本国和全球的角度理解公平、社会正义,尊重民主和多样性。当前英国公民教育在传统政治常识之外,更注重与学生日常及未来社会政治生活有关的内容,注重学生对公共生活的参与,注重培养学生从各种不同的和广阔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当代“好公民”的教育目的使然。

公民教育 博物馆 公共生活 能力培养

陈晓

北京古观象台

国内会议

北京地区博物馆第六次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80-88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