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多介质中的分布及环境行为

本文综述了POPs在水体、沉积物、土壤、大气中及生物体内的来源、分布、迁移、转化机理、富集及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建议探索POPs来源的分类和摄入途径,加强对POPs的基础性研究,从源头上消除POPs,减少POPs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开发安全、高效的替代品。筛选和培育高效优势菌种、植物,开发治理POPs污染的新方法和技术,同时有效联合不同的处理技术,以便产生高效、经济的联合技术,使POPs污染能最大程度消除。加强国际问题的紧密合作,达到试验方法、标准统一,制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POPs控制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进一步研究新的未知POPs的立体异构体分析技术,从传统的详细研究POPs转移到研究其代谢物和新类别;开展POPs的降解机理研究,开发针对POPs的专门去除和修复技术。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对POPs公害的认识,树立POPs减排的全民意识。

环境污染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分布特征 迁移规律 转化机理 富集行为

王华

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云南省昆明市650228

国内会议

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海口

中文

3946-3951

2016-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