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由于布尼亚病毒科的一种新型病毒所导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对人们群众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为更好的了解SFTS传播途径及流行趋势,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蔓延,本文就地区SFTS病例流行病学进行分析. 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进行检测和诊断。SFTS血清特异性总抗体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进行检测,若为阳性则表明受到病毒感染。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采用卡方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本研究SFTS流行病学结果显示,5-10月份是发病的高峰期,主要职业集中在农民,地区集中在偏远乡镇农村,且年龄为50-68岁人群。偏远乡镇农村是SFTS高发病区。 结论:为有效降低SETS发生率,应当加强以下工作:①各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加强与疾控机构之间的联系,并且取得政府和村委会大力支持,加大对SFTS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②山区和丘陵等偏远地区生活的居民,在外出作业时应当加强对蜱虫的防制,尤其是在春夏秋季出现肌肉酸痛、发热、畏寒、乏力等症状时,应当高度重视,及时就诊;偏远地区居民还应当加强家庭室内、外环境卫生清理,采用药物消除饲养的家畜身上附着的蜱虫。③各医疗机构应当加强SFTS的业务培训,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率,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疾病预防
邓招红 范建辉
国内会议
河南开封
中文
19-21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