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04年-2014年泰安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曾称流行性出血热,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鼠类为本病主要传染源.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姬鼠型疫区,以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流行高峰季节在秋冬季;家鼠型疫区,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流行高峰季节主要在春季。从流行季节来看,泰安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呈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季节高峰,表明泰安市为家鼠型和姬鼠型共存的混合型疫区。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控工作任重道远,根据以上我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特点,防控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控制传染源,加强防鼠灭鼠: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和新发疫点做好防鼠灭鼠工作,以免疫情进一步扩散.利用多种形式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尤其针对农民及野外工作的个人,做好个人防护等知识的普及,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保护易感人群,结合我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项目,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尤其对疫情高发地区的高危人群。

肾综合征出血热 传染源 易感人群 健康教育

陈琛

泰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国内会议

第四届全国分子流行病学暨第八届晋冀鲁豫流行病学学术会议

河南开封

中文

30-33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