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建国初期”针灸科学化”的初步尝试--以马继兴先生为例

近现代”针灸科学化”的学术考察中,对于建国初期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段相对较为缺失,然而这一时段上承民国时期,下连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末期的中医院校成立、初版教材编撰,且这一时期在全面学习苏联科技运动中,巴甫洛夫学说影响较大,另中医进修活动全面开展,在这种特定的历史和学术背景之下, ”针灸科学化”有其自身特色.马继兴先生的相关论著是这一时期”针灸科学化”的典型代表,较早的全面而系统地引入巴甫洛夫学说对针灸治疗的生理学机制进行科学解释,对针灸学科的一些重要学术问题,如经穴与经脉关系、刺激点、针刺补泻等进行了科学、理性的分析,加之其所编《简要针灸学》系全国中医进修的示范讲义教材,因而马继兴先生在”针灸科学化”中所的若干工作,即便是属于开拓性的学术尝试,无论在学术还是实践中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以进一步丰富对于这个历史时段中”针灸科学化”的认识,为当下针灸学术发展提供借鉴.

针灸治疗 科学化进程 学术价值 马继兴

杨峰 霍蕊莉 朱玲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100700 中国中医科学院,100700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100700

国内会议

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

厦门

中文

38-43

2014-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