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针灸治疗心痛的古今比较

心痛为病人自觉心脏部位疼痛的病证,针灸临床亦常用针灸予以治疗.鉴于现代针灸文献中涉及心痛的报道不多,而关于冠心病者不少,故本文将古代心痛与现代冠心病的针灸治疗作一比较.古代文献中涉及心痛者共445条,合796穴次;现代文献中涉及冠心病者共100篇,合539穴次.根据对古今文献的统计与分析结果,兹提出治疗心痛(现代为冠心病)的参考处方如下(无下划线者为古今均用穴,下划曲线者为古代所用穴,下划直线者为现代所用穴):①胸腹部任脉穴中院、巨网、擅中、气海,上脱、建里、鸡尾,关元、神网,肝经穴期门等;②上背部膀肤经穴心俞、隔俞,厥阴俞、肺俞、肝俞,督脉穴大椎、至阳等;③上肢部之心包经穴内关、间使、大陵、曲泽、劳宫、中冲、郑门,心经穴神门,灵道、少冲、阴郑、通里等;④下肢部肾经穴太溪、涌泉、然谷,肝经穴太冲、行间、大敦,脾经穴公孙、隐白、太白、三阴交、血海,足三里、丰隆等。临床可根据病情选用上述处方中若干相关穴位。对于与寒相关者,可多取下半身穴;与热相关者,多取心包、心经穴;与虚相关者,多取补益之穴;与实相关,多取末部穴,其中与气滞相关者,多选用相应的经络及病变部位之穴;与血癖相关者,多取相应的心包经、胃经之穴;与痰湿相关,多选取健脾化痰之穴;与虫扰相关者,多选取胃院局部之穴。对于兼有昏厥之闭证,可加取末端部穴;兼有昏厥之脱证,加灸胸腹部穴。此外,还可根据脏腑辨证选取相关穴位。临床可采用艾灸、针刺、刺血、敷贴(含热敷)、推拿、热熨与播针等疗法,还可采用穴位注射、埋藏、电针、器械、针刀,以及微针系统(含耳穴、手足针)等现代方法。

心痛 冠心病 针灸治疗 临床观察 疗效评价

刘立公 黄琴峰 胡冬裴

针灸经络研究所 上海中医药大学

国内会议

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

厦门

中文

51-57

2014-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